公输盘的木匠日记:一凿一斧间的匠心独白
晨光初现
寅时三刻,天边刚泛起鱼肚白,公输盘已立于工坊前。他抚摸着昨夜未完工的云纹榫头,指尖传来檀木微凉的触感。"今日需将这鲁班锁的机关榫卯完成",他喃喃自语,从粗布腰囊中取出墨斗,在木料上弹出一道笔直的基准线。
工具列传
青铜曲尺的刻度已被手掌磨得发亮,这是祖父传下的宝贝。公输盘尤其珍爱那套雕花凿刀,七寸长的柳叶凿能剔出蝴蝶翅膀般的木屑。墙角铁砧上躺着新淬火的刨刀,昨日刚用终南山采的磨刀石开过刃。
午时劳作
烈日当空时,公输盘正给宫灯架雕镂空花纹。汗水顺着他的麻花辫滴在樟木上,立刻被干燥的木料吸收。他突然停刀,从袖中掏出绢布图纸——这是为楚王宫设计的"九重天"斗拱样稿,每根承重梁的弧度都需精确到分毫。
「木性如人性,过刚易折,过柔难立」——这是刻在工坊门楣上的祖训
暮色沉思
晚霞染红刨花堆时,公输盘在竹简上记录今日所得:「卯榫间隙仍差一黍,当以鱼胶调和木屑填补」。他望着西沉的落日,想起年轻时在鲁国看到的通天之梯,那些失传的技艺如同天边的火烧云,绚烂却难以捕捉。
薪火相传
油灯下,他仔细将《木经》中关于曲梁承重的章节誊抄给徒弟。窗外传来新伐的楠木香气,混着松烟墨的味道,在工坊里织成一张无形的传承之网。
最后检查明日要用的水曲柳料,公输盘吹灭灯盏。月光从瓦缝漏下来,照在未完工的机关兽眼睛上,那两枚黑曜石竟似活过来般泛着幽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