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月十五日记300字:月圆人团圆的中秋夜思
一、庭院望月
暮色渐沉时,我搬了藤椅坐在老槐树下。八月十五的月亮像被谁擦亮的银盘,从东边屋脊缓缓爬上来,槐树影便在地上织出细碎的光斑。母亲端来盛着月饼的青瓷盘,芝麻馅的香气混着桂花茶的热雾,在月光里蜿蜒成一道温柔的河。
《癸卯中秋偶得》
玉轮碾碎梧桐影,
金风送来饼饵香。
稚子笑指广寒殿,
嫦娥袖底落糖霜。
二、灯下记事
案头台灯将300字稿纸照得发亮。钢笔吸饱蓝黑墨水,记下今日见闻:清晨父亲在院中垒起宝塔香,檀木屑沾在他洗得发白的工装裤上;隔壁阿婆送来新蒸的芋头糕,揭开笼屉时白汽模糊了她的老花镜;表妹用柚子皮给流浪猫做了顶滑稽的帽子,黄澄澄的像个小月亮。
"中秋的意义,大概就是把平凡的日子过成会发光的记忆"——我在日记结尾这样写道。
三、深夜遐思
此刻窗外有晚归的摩托车呼啸而过,车灯惊飞了栖在电线上的麻雀。忽然想起苏轼《水调歌头》里"转朱阁,低绮户"的月光,穿越千年依然照着人间聚散。冰箱里还剩半个冰皮月饼,包装纸上印着"300克"的字样,在寂静中泛着微光。
月光漫过窗台时,我数了数日记本上的字迹——正好三百零二字,多出的两个字,是今夜不小心漏下的月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