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日感怀:爆竹声中一岁除
晨光熹微中的新年伊始
清晨,我在一阵阵断续却热烈的爆竹声中醒来。那声音,或远或近,噼啪作响,像是古老而永恒的节拍,敲响了新年的序幕。这“爆竹声中一岁除”的景象,瞬间将我拉回王安石的千古诗境之中。窗外,弥漫着淡淡的烟火气,那是专属于春节的味道,混合着冬日的清冷与人们心中的暖意。旧岁在响彻云霄的宣告中落幕,新日在朦胧的晨光里崭新地展开。
记忆里的年味与变迁
儿时对于“元日”的记忆,是更为喧嚣和直接的。鞭炮的红纸屑会铺满门前的整条小巷,像一层喜庆的红毯。我们这群孩子,捂着耳朵,既害怕又兴奋地在烟雾中穿梭尖叫,寻找那些未燃尽的小炮仗。那时的“一岁除”,是具象的,是撕下旧日历,是穿上全身的新衣,是枕下厚厚的压岁红包。而如今,身处城市,爆竹声已稀疏许多,更多的是电子鞭炮的模拟音效,环保却也失却了几分粗粝的真实感。年味似乎在变迁中慢慢沉淀,从外在的热闹转向内心的省思。“除”的,不再仅仅是墙上的日历,更是过去一年积攒的疲惫、遗憾与浮躁。
新旧交替间的静思
在这相对宁静的元日早晨,那零星的爆竹声反而更像一种提醒。它提醒我时光的流逝并非静默无声,而是有着它独特的节奏和声响。过去的一年,无论得失,都已如那燃尽的爆竹,化作脚下的红纸屑,成为了滋养新生的土壤。“一岁除”,除去的是一段时光,但除不去的是其中沉淀的记忆、成长与感悟。我坐在书桌前,泡上一杯热茶,蒸汽氤氲,如同脑海中翻涌的思绪。我开始整理过去一年的日记本,一页页翻过,那些开心的、难过的、成功的、失意的瞬间,都变得平和起来。它们不再是零散的事件,而是构成了“我”这个整体的一段必经之路。
展望:春风送暖入屠苏
诗的下一句是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。虽然此刻窗外仍是寒冬,但心中已能感知到那即将到来的暖意。这“暖”,是对新一年的期盼,是重新开始的勇气,是设定新目标的热情。我为自己斟上一杯寓意吉祥的茶,代替古人的屠苏酒,敬即将到来的春天。我写下新年的愿望与计划,并非宏大的叙事,而是关于阅读几本好书、学习一项新技能、多陪伴家人、保持身心健康的具体小事。元日的意义,或许就在于这承前启后的仪式感。它让我们有机会暂停脚步,回顾过往,然后整理行装,怀着希望再次出发。
爆竹声已渐渐稀疏,但新年的大门已经彻底敞开。旧岁已除,新篇伊始。在这充满希望的日子里,惟愿山河锦绣,国泰民安;惟愿家人朋友,平安顺遂;亦愿自己,能珍惜时光,脚踏实地,迎接春风送来的每一份温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