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元日古诗赏析:一首诗里的新年感悟与时光印记

元日古诗赏析:一首诗里的新年感悟与时光印记

一、爆竹声中一岁除

清晨,我被窗外零星的爆竹声唤醒。翻开日历,赫然写着"元旦"二字,突然想起王安石的《元日》:"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"这诗句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我对新年所有的情感闸门。

站在阳台上,看着远处升起的朝阳,突然明白为何古人要用"爆竹"作为时间更迭的象征。那震耳的声响,不正是对旧岁的郑重告别吗?而今日的我们,虽少了些爆竹的热闹,但朋友圈里刷屏的新年祝福,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"爆竹声"?

二、千门万户曈曈日

诗中"千门万户曈曈日"的景象,让我想起儿时在农村过年的场景。天刚蒙蒙亮,家家户户就开始贴春联、挂灯笼。如今住在城市高楼里,虽不见"千门万户"的壮观,但电梯里相遇时互道的"新年好",超市里红彤彤的年货堆头,依然延续着这份温暖。

特别注意到诗中"曈曈"二字,查资料才知它形容太阳初升时明亮的样子。这让我想起今晨在公园看到的场景:老人们打着太极,孩童们追逐着新买的气球,阳光透过梧桐叶在地上画出斑驳的光影——这不正是现代版的"曈曈日"吗?

三、总把新桃换旧符

最触动我的是最后一句"总把新桃换旧符"。古人用桃木板上书写神名挂在门旁辟邪,年年更换。现在虽然不再挂桃符,但我们整理房间、制定新年计划、甚至只是换个新手机壳,都是在进行某种"新桃换旧符"的仪式。

下午大扫除时,我在旧书箱里翻出去年的日记本。那些未完成的计划、已实现的愿望,都成了特别的"旧符"。于是郑重地在新日记本扉页写下:"愿新年胜旧年",这大概就是我的"新桃"吧。

【结语】

八百年前的诗句,今天读来依然鲜活。在这个没有爆竹的元旦,我通过《元日》触摸到了时间的质感。或许正如钱钟书所说:"诗是有生命的古董",而我们的任务,就是在这古董上不断留下新的指纹。

暮色渐浓时,我拍下窗外的晚霞发在家庭群里,配文正是:"愿得长如此,年年物候新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