偷得浮生半日闲——山居日记
一、晨起闻雀鸣
卯时初刻,晨曦微露。不必闹钟催逼,自然被窗外竹篱间的雀儿唤醒。推窗见山,岚气氤氲如薄纱缠绕青峰,忽然想起李涉"因过竹院逢僧话,又得浮生半日闲"之句,今日竟真真得了这般机缘。
山居小屋是祖上留下的老宅,青瓦白墙早已染上苔痕。石阶缝隙里钻出几丛鸭跖草,开着蓝得透亮的小花。母亲常念叨要请匠人修葺,我却私心爱极这斑驳——岁月本该有痕迹,如同古籍上的水渍,反倒添了三分韵味。
二、茶烟透窗纱
铸铁壶在红泥炉上咕嘟作响,掰一块陈年普洱投进紫砂壶。茶烟袅袅升起时,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"闲"与"茶"作伴。这氤氲水汽里,分明能看到陆放翁"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"的悠然情致。
不必急着啜饮,且看茶叶在沸水中舒展如蝶苏醒。窗棂将山色框成天然画屏,有斑鸠扑棱棱掠过,抖落一串露珠。此刻忽然了悟:所谓闲情,原是教人学会与万物同呼吸——看云时云是我,听风时风是我,连檐角滴答的晨露,也成了心弦上的颤音。
三、山径踏青苔
信步往后山去,芒鞋踩在松针铺就的软毡上。腐殖土的气息混着野兰幽香,竟比任何名贵香料都沁人心脾。东坡先生谓"江山风月,本无常主,闲者便是主人",此刻这整座青翠山峦,果然都成了我的囊中物。
半山腰遇采药老翁,鹤发童颜如世外之人。挎篮里满是鱼腥草、夏枯草,竟还有几株珍稀的石斛。邀至草亭闲话,老者笑言:"世人只道闲是偷懒,却不知闲中能观天地消息。"语罢赠我紫苏一束,说是蒸鱼时撒上,可解暑湿。山野人的情谊,朴素如石,却温润如玉。
四、溪畔读残卷
携《陶庵梦忆》至溪边,枕石卧听流水泠泠。张宗子写西湖七月半,说"月色苍凉,东方将白,客方散去",这般通宵达旦的痴狂,何尝不是对"闲"字的极致诠释?
阳光透过榉树叶筛下金币似的光斑,书页上的竖排繁体字渐渐模糊成蚁阵。忽有山风翻动书页,恰停在《湖心亭看雪》篇。张岱说"莫说相公痴,更有痴似相公者",而今我在空山溪畔读古人痴语,岂不也是痴人一个?如此想着,自己倒先笑出声来,惊起芦苇丛中一双白鹭。
五、暮色炊烟起
日头西斜时,用老翁给的紫苏蒸了溪里捞的柳条鱼。粗陶碗盛新笋,竹筒焖芋艿,虽无珍馐美馔,却吃得齿颊生香。想起范成大"箨龙已过头番笋,木笔犹开第一花"的田园诗,方知古人诚不我欺。
烛火摇曳中提笔作记,墨香混着窗台晚香玉的芬芳。今日这"偷"来的闲适,原不是真的从生活中窃取时光,而是学会在奔忙尘世里辟一方心灵净土。忽闻钟声隐隐,应是山下古寺晚课。此刻忽然懂得:闲不是无所事事,而是有心与万物共徘徊。正如王维所言:"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",这"坐看"二字,便是闲的真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