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窗边的墨香絮语
2023年10月15日 晴
一、晨光里的抄写仪式
清晨六点,推开雕花木窗时,金桂的香气裹着露水涌进来。我铺开撒金宣纸,用青瓷镇纸压住边角,笔尖蘸墨的瞬间,阳光正好爬上《浮生六记》的第三卷。沈复笔下"余忆童稚时,能张目对日"的句子,在宣纸上洇出蚕头燕尾的轨迹,四百字的篇幅里藏着整个江南的烟雨。
1. 墨色与光影的共舞
砚台里松烟墨渐渐化开,像稀释的夜色。抄到"夏月荷花初开时"这句,忽然有风掠过案头,带着后山银杏的碎叶飘进砚池,金黄的叶脉在墨汁里舒展成小船。我停下笔看了许久,直到叶尖吸饱墨汁,沉入黑色的湖底。
二、午后邂逅的四百字
在古籍馆的角落发现泛黄的《陶庵梦忆》,书页间夹着民国时期的抄经笺。张岱写雪夜煨芋的段落刚好四百余字,我数着格子抄写时,老榆木地板突然"吱呀"作响,仿佛三百年前的更漏声。抄完"林下漏月光,疏疏如残雪"这句,玻璃窗上竟真的凝了霜花。
注:今日抄写篇目
1. 《浮生六记》选段(412字)
2. 《陶庵梦忆·煨芋》(398字)
墨锭:曹素功"紫玉光"
用纸:仿澄心堂罗纹笺
三、暮色中的文字沉淀
晚霞把砚台染成胭脂色时,我整理着今日的抄写本。四百字像四百颗雨滴,在宣纸上长出青苔般的印记。突然明白古人为何要用"杀青"形容定稿——这些被阳光晒透的墨迹,确像新剥的竹简般散发着草木清香。合上本子时,有只蜉蝣停在"梦"字最后一捺上,翅膀薄得能看见纸纤维的纹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