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以无题古诗为灵感的春日随笔

《无题》古诗为灵感的春日随笔

晨光里的诗意顿悟

清晨推窗,东风裹着玉兰香扑面而来,突然想起李商隐那首《无题》:"相见时难别亦难,东风无力百花残。"此刻的东风分明带着万钧之力,将冻僵的泥土吹得松软,让垂丝海棠的蓓蕾胀成粉红灯笼。

坐在书桌前摹写"春蚕到死丝方尽"这句时,发现玻璃杯中的桑叶竟真的被蚕啃出镂空花纹。这些白白胖胖的小东西,可不正在用生命践行着千年诗句?

午后的意象拼贴

散步时特意绕过教学楼后的连廊,青瓦上停着几只灰鸽子,恍若"蜡照半笼金翡翠"的现代注解。食堂阿姨的白围裙沾着油渍,却让我莫名联想到"麝熏微度绣芙蓉"的氤氲。最妙的是在图书馆角落,看见穿汉服的女生鬓边落着片樱花,恰似"晓镜但愁云鬓改"的活标本。

黄昏时的情感共振

批改学生作文到华灯初上,某个瞬间突然读懂"夜吟应觉月光寒"。当年那个在锦瑟声中怅惘的诗人,与此刻盯着台灯发呆的现代人,原来共享着同一种孤独。手机弹出母亲询问归期的消息,"蓬山此去无多路"的牵挂,如今化作微信里跳动的像素点。

操场边晚樱开始飘落,花瓣在探照灯下像纷飞的雪片。孩子们追逐笑闹的身影,让"青鸟殷勤为探看"有了全新诠释——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日常温暖,或许就是诗中所说的神鸟。

临睡前翻开《李商隐诗选》,发现书页间夹着去年晒的桂花。干枯的花朵仍散发着甜香,就像千年前的文字仍在滋养着今人的心灵。这大概就是"此情可待成追忆"最温柔的注脚。

夜深的创作手记

台灯在稿纸上圈出暖黄的光晕,钢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里,突然想通为何诗人总爱用"无题"。那些最汹涌的情感,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容器盛放。就像此刻我记录的这些碎片,与其说是日记,不如说是与千年前那个失眠诗人的隔空对话。

无题心情随笔

无题心情随笔无题心情随笔 告别校园以来,是很少去看一些 与文学有关的书籍,离开故都上广,带的随身之物里夹杂了几本文学书籍,几年过去了它们虽不曾丢弃,却是很少翻阅,有时忆起在校的那段时光时,就会找到它们,无心细读,存有留念看昔初写下的文字,书外内已泛黄,那些留有注解与感悟的字迹已模糊或是无法辨别了,只任凭当时的心境作猜想,杜撰原意如何。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