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以告友人古诗为引的春日随笔

以《告友人》古诗为引的春日随笔

「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」的怅惘

清晨推开窗时,檐角残留的雨滴正巧落在王维诗集的扉页上,晕开了《送元二使安西》里那句「劝君更尽一杯酒」。这让我想起三年前与挚友在江南驿站的离别——青瓷盏里的黄酒映着柳絮,我们反复吟诵的正是这首《告友人》。

告友人·其七
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记忆里的告与别

古人写「告」字总带着郑重。杜甫《梦李白》中「告归常局促」是欲言又止的牵挂,而王维笔下「告友人」三字,却把千言万语都凝在酒盏中。那年春分,友人将赴西域任职,我们在客栈廊下从清晨坐到日暮。他腰间玉佩碰着酒壶叮咚作响,像极了阳关古道上的驼铃。

告别的仪式感

现代人早已习惯微信里「我走了」三个字,却再难体会古人「临行密密缝」的珍重。那日我们效仿古人折柳相赠,他忽然笑道:「这柳枝到了戈壁,怕是要枯成教鞭。」如今读到「西出阳关」四字,眼前仍会浮现他马背上渐远的背影,和系在行囊上那截倔强青翠的柳枝。

告而不别的永恒

最近收到他从龟兹寄来的信,说在库车河谷发现了与诗中相似的客舍遗址。信纸间夹着干枯的胡杨叶,背面用工整小楷写着:「此叶虽枯,纹理如故,犹似当年柳色。」原来真正的告别从不需要言语,就像王维未写完的后半阙诗,永远停驻在将尽未尽的酒杯里。

合上诗集时,发现雨痕恰好停在「无故人」的「无」字上,墨迹微微发胀,像被时光浸泡的承诺。忽然明白古人为何要将送别称为「告」——这既是终结,亦是开端。

以春日为题的作文随笔5篇

以春日为题的优秀作文随笔1 我爱郁郁葱葱的夏天,我爱硕果累累的秋天,我爱银装素裹的冬天,但我更爱百花争艳的春天.一年之计在于春,一日之计在于晨.春天的早晨凉风习习,微风中含着花瓣的气息和香味,真是沁人心脾,让我们心甘情愿地沉醉在这醉人的春风之中.你若是这时进行晨读,相信效果将事半功倍.春天的早晨无人不爱,无人不醉.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