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军行其二古诗:黄沙百战穿金甲
戍边第三十七日札记
晨起巡营时,朔风卷着戈壁的沙砾拍打在铠甲上,发出碎玉般的声响。忽然想起昨日军中文书吟诵的王昌龄《从军行其二》:"琵琶起舞换新声,总是关山旧别情。"那琵琶声仿佛穿透千年时空,与今日辕门外画角声交织成奇妙的二重奏。
大漠孤烟直的真相
诗人笔下"撩乱边愁听不尽"的意境,直到亲身驻守边关才真正领会。所谓孤烟并非文人想象的诗意景象,而是烽火台昼夜不熄的狼烟,混合着伙房炊烟与马粪燃烧的焦糊气。今日申时三刻,匈奴游骑再度出现在北坡,狼烟腾起的刹那,整座军营顿时化作绷紧的弓弦。
金甲在落日下反射着血色的光,校尉嘶哑的号令声让我恍然顿悟"黄沙百战穿金甲"的重量——这身铠甲经二十七次战斗打磨,左肩的箭创尚未完全愈合,新添的刀痕又覆上旧痕。不同于诗中悲凉的基调,同袍们磨刀时的歌声却带着奇异的豁达。
月光下的乡愁与坚守
戌时轮值守夜,冻硬的旌旗在月华中泛着青白的光。偷闲翻开家书时,忽然懂得为何诗人说"高高秋月照长城"。同一轮明月照着江南水阁的雕窗,也照着塞外垛口的雉堞,乡愁被月光锻造成特殊的铠甲,比身上这副铁甲更坚不可摧。
夜风送来断续的琵琶声,应是粮秣官又在弹奏那曲《出塞》。忽然明白诗中"总是关山旧别情"的深意——无论琵琶曲调如何变幻,戍边人怀念的永远是故园春日的柳浪闻莺。但当我们望向身后沉睡的营帐,帐中躺着白日负伤仍誓死守烽燧的弟兄,忽然觉得这片洒满血泪的黄沙地,也成了必须守护的第二个故乡。
记于贞观七年霜降前夜,陇右道玉门关西烽燧
(《从军行》)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:___。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...
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,分别是__、__、__,说明地域广阔。 答案: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《从军行》中描写戍守之地环境的诗句是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”。这两句诗写了三个地名,分别是青海、玉门关、楼兰,说明地域广阔。 故答案为: 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 玉门关 楼兰©2022 Baidu |由 百度智能云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