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书湖阴先生壁古诗

《书湖阴先生壁》中的田园诗意——春日闲居日记

一、晨起读诗

清晨推窗,恰见王安石《书湖阴先生壁》中"茅檐长扫净无苔,花木成畦手自栽"的景象在院中重现。檐角麻雀啁啾,昨夜细雨将青石板洗得发亮,墙角野菊沾着露珠,恍若那"一水护田将绿绕"的意境穿透千年,落在我这方小院里。

诗境再现

湖阴先生当年亲手栽种的花木,如今化作我窗前的薄荷与罗勒。指尖拂过叶片时,突然懂得古人"手自栽"的深意——泥土的温度会从指缝渗入血脉,让每个平淡的日子都长出诗意的根系。

二、午后耕作

效仿诗中"花木成畦"的雅致,午后在菜圃间松土。铁锹翻起湿润的泥土,惊起几只蚯蚓。这场景令我想起"两山排闼送青来"的灵动,远处黛色山峦确似要推门而入,将青翠泼洒在我的锄头上。

忽然明白古人为何要在墙壁题诗——那些无法用言语完整捕捉的感动,需要凝固在某个载体上。就像我此刻在日记本里,试图用笨拙的文字留住阳光穿过梨树枝桠时,在地上画出的水墨画。

三、暮色沉思

黄昏给《书湖阴先生壁》镀上新的注解。晚风翻动晾晒的衣衫,宛如"茅檐"下晃动的诗笺。邻居孩童追逐的笑声越过矮墙,竟与"一水护田"的潺潺声奇妙重合。原来千年岁月从未改变生活的本质,我们依然在耕种、书写、感受四季轮回。

当现代生活的喧嚣令人疲惫时,不妨像湖阴先生那样,在属于自己的"墙壁"上记录诗意。或许是一页日记,或许是阳台的花盆,只要心存对自然的敬畏,每个平凡日子都能长出"两山排闼"的惊喜。

合上日记本时,月光已为院落铺上银霜。忽然期待明日清晨,看夜露是否会在菜畦里写下新的诗行——那定是《书湖阴先生壁》的现代续篇。

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