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乡愁如诗:重温静夜思中的故乡月

乡愁如诗:重温《静夜思》中的故乡月

一纸月光,半生乡愁

深夜整理旧书时,偶然翻到儿时的唐诗课本,李白的《静夜思》赫然映入眼帘:"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"泛黄纸页上的字迹仿佛带着霜色,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二十年前的江南小镇。

二、记忆中的青石板

记得老宅天井里也有这样一方月光。夏夜纳凉时,祖母总爱摇着蒲扇念这首诗,青石板沁着井水的凉意,墙角蟋蟀的鸣叫与远处运河的桨声交织成韵。那时不解"思故乡"的深意,只觉得月光像融化的麦芽糖,甜丝丝地裹着黛瓦粉墙。

特别记得中秋夜,家家户户将八仙桌搬到院中,菱角、芋艿、桂花糕在月光下泛着莹白。父亲指着月中的阴影说那是吴刚砍树,而我总错觉看见故乡的轮廓。

三、他乡月与故乡月

如今在钢筋森林的二十七层公寓,同样的月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地板上,却再难寻得"疑是地上霜"的意境。空调外机的嗡鸣取代了纺织娘的夜曲,电子屏幕的蓝光冲淡了月华的清辉。某夜加班归来,电梯故障时在楼梯间望见窗外的满月,突然明白诗人"举头低头"间那份穿越千年的怅惘。

四、月光照亮的归途

去年深秋返乡,发现老宅已成文创园区。但当我站在新铺的石板路上,看月光依然如二十年前那般流淌过白墙,忽然懂得《静夜思》最动人的力量——它让每个游子相信,无论故乡如何变迁,总有一轮明月为你保留着最初的模样。这或许就是古诗的魅力,短短二十字,却让不同时空的月光在此刻交汇成永恒的乡愁。

合上诗集时,窗外的月亮正斜挂在梧桐枝头。我在手机备忘录里记下:下个月休假,该带女儿回去看看真正的"地上霜"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