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秋夜读《嫦娥》古诗有感:玉兔清辉照我心
一、古诗引思绪
今夜月色如洗,我独坐窗前重读李商隐的《嫦娥》:"云母屏风烛影深,长河渐落晓星沉。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"字句间仿佛看见广寒宫孤影,千年寂寞凝成霜。古人笔下的嫦娥,总带着欲说还休的惆怅。
1.1 诗中的意象密码
"云母屏风"折射出月宫的清冷,"碧海青天"更将孤独具象化。记得儿时祖母说,月饼上的花纹就是嫦娥的裙裾,而今读诗方懂,那分明是羁绊的纹路。
二、古今月影叠
阳台上的多肉盆栽沐浴着月光,银边佛甲草像极了月宫里的玉兔捣药臼。突然想起苏轼《水调歌头》里"起舞弄清影",与李商隐的嫦娥形成奇妙互文——一个洒脱,一个幽怨,却都逃不开那轮明月的审判。
2.1 现代人的月光
朋友圈里满屏的月亮摄影,配上"但愿人长久"的文案。科技让登月成为可能,但古诗里的嫦娥依然住在我们集体的文化记忆里,成为每个仰望星空时的情感投射。
【附小诗】
玉杵声声碎桂香,
广寒檐角挂新霜。
今人不见古时月,
却把相思寄月光。
三、永恒的叩问
嫦娥的悔恨或许正是人类的镜像:追求长生却失去温度,登上高峰反而孤独。古籍里说月宫有"琼楼玉宇",但哪比得上人间灯火可亲?放下诗集时,窗外的月亮正好停在空调外机上,现代与传统在此刻达成和解。
(全篇共计612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