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中年的古诗:秋日登高感怀日记

中年的古诗:秋日登高感怀日记

一、登高望远

今日秋高气爽,我独登城郊的小山。山路蜿蜒,落叶铺金,脚步虽不如年少时轻快,却多了一份沉稳。中年如秋,既有丰收的喜悦,也有凋零的惆怅。站在山顶,极目远眺,群山层林尽染,江水如带,不禁想起杜甫的《登高》:“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。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”这诗句,年轻时读来只觉壮美,如今却字字叩击心扉。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,前望老之将至,回望青春已远,唯有无常与坚韧交织。

二、中年的况味

中年的人生,恰似这秋日的景致——绚烂与寂寥并存。下得山来,坐在亭中歇息,取出随身带的《唐诗三百首》,翻到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: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中年的生命,不也正是如此?经历过世事的野火,灼痛过,焦枯过,但只要根脉尚在,便总能在春风中重生。这重生不是少年的莽撞,而是带着伤疤的从容。中年的古诗,总是这般,既哀且韧。

三、时光的沉淀

傍晚归家,泡一壶浓茶,坐在窗前整理今日的思绪。中年最深的感触,莫过于对时光的敬畏。李商隐诗云: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”这“只是”二字,道尽了多少无奈与珍惜!中年以后,愈发觉得时光如盗,偷走了黑发,偷走了激情,却也留下了智慧与淡泊。今日登高,虽疲累,却值得。因为中年的每一步,都不再是漫无目的的奔跑,而是有选择的行走。那些古诗,少年时背诵如流水,中年时方悟得其中三昧。

四、明日期许

夜色渐深,合上日记本,心中渐趋平静。中年的人生,无需豪言壮语,只需如王维在《终南别业》中所写: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走到无水之处,便坐下看云卷云舒——这是一种何等的豁达!明日,或许仍有忙碌与烦恼,但有了今日的登高与古诗的慰藉,便多了一份坦然。中年的古诗,是心灵的驿站,让我们在奔波途中,得以歇脚,回望来路,眺望前程,然后继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