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元日》日记:爆竹声里的新年记忆
「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」
清晨五点半,窗外零星炸开的爆竹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。揉着惺忪睡眼推开窗,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硫磺气息扑面而来,却见楼下已有穿得圆滚滚的孩童举着仙女棒追逐嬉闹。这场景蓦然让我想起王安石笔下「爆竹声中一岁除」的鲜活画面——原来千年流转,春节的烟火气始终未变。
记忆中的屠苏酒
母亲正在厨房熬制屠苏酒,当归、肉桂与花椒在陶罐里翻滚,蒸腾的雾气模糊了玻璃窗。古人在元旦饮屠苏酒「春风送暖」的意境,此刻化作灶台上咕嘟作响的温暖声响。记得祖父曾说,这配方是曾祖父亲手抄录的,薄脆的宣纸上「左三右七」的药材比例,承载着五代人辞旧迎新的仪式感。
新旧交替的剪影
午后陪父亲贴春联时,发现他鬓角又添了银丝。他踩着凳子将「福」字倒贴在门楣,突然说起我儿时总把「岁除」误解为「碎除」,以为鞭炮声能震碎所有烦恼。如今才懂,这「除」字实则是时光更迭的哲学——就像《荆楚岁时记》记载的「岁暮家家具肴蔌,以迎新年」,我们在扫尘祭灶中,完成对岁月的郑重告别。
暮色渐浓时,整座城市忽然被爆竹声淹没。站在阳台上看烟花如星雨坠落,手机里不断弹出电子红包的提示音。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奇妙交融,恰如苏轼《守岁》中「努力尽今夕」的慨叹,无论形式如何变迁,对团圆的渴望始终是春节永恒的内核。
尾声:春风已至
临睡前,母亲执意要按古法用柏叶水给我们洗手。温热的水流划过掌心时,忽然领悟「入屠苏」的「入」字之妙——这春风般的暖意,从来不是被动等待,而是需要人们主动拥抱的温柔。当零点的钟声与爆竹齐鸣,我知道,新的轮回正带着草木萌动的气息,轻轻叩响人间。
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
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如下:1、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》[作者] 王维 [朝代] 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遥知兄弟登高处,遍插茱萸少一人。2、《端午》[作者] 文秀 [朝代] 唐 节分端午自谁言,万古传闻为屈原。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3、《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》[作者] 王建 [朝代] 唐 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今夜月...
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、名言名句(精选91首)
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及诗句、名言名句 (精选91首)1、春节:——《元日》宋·王安石: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2、元宵节:——《生查子·元夕》宋·欧阳修: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...
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二年级
红红火火,年年有馀。家家丰盛,福气滚滚。清明节: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,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。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踏青、祭祖、扫墓等。古人用古诗来缅怀先人,赞美清明节的意义。落叶齐飞,春暖踏青。祭祖扫墓,怀念千秋。细雨绵绵,思念满肠。来世重逢,清明永恒。除了以上所述的传统节日,我国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...
民间故事和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合集
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有关的.诗句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宠爱。 14、笑摘双杏子,连枝戴。——晁冲之《感皇恩·寒食不多时》 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传统节日的神话传说与民间故事 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其中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 事更是给这些节日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故事性。在中国的古老文...
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与下列哪个节日直接相关?
苏轼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与下列哪个节日直接相关?A. 春节 B. 元宵节 C. 中秋节 D. 重阳节 答案:C 解析:本题考查古诗词与传统节日的关联。词前小序明确记载'丙辰中秋',说明创作于中秋节。'明月''千里共婵娟'等意象与中秋赏月习俗完全吻合,'但愿人长久'更体现团圆主题。春节以辞旧迎新为主(A错),...
与节日风俗有关的诗合集
传统节日和风俗有关的古诗 1.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——唐代·杜牧《清明》。 2.二月二,龙抬头。麻线五色缠身,千条万条绕神匠。——唐代·王 之涣《上阳台杂咏》。 3.端午节,无限情,黄酒香飘满船底。粽叶飞舞米香溢,孩童载歌笑 啼中。——宋代·苏轼《端午即事》。 4.重阳节,千载重。欢声...
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三首
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御柳斜。日暮汉宫传蜡烛,轻烟散入五侯家。注释:寒食:清明前两天禁火食。五侯:指权贵人家。赏析:描绘寒食节长安景象,展现节日风俗与贵族生活。作者介绍:唐代诗人,以《寒食》闻名,诗风俊逸。应用片段:适用于描写寒食节习俗,如“无处不飞花”展现春意。--- 6.《泊船瓜洲》...
7个传统节日的古诗合集
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传统节日的古诗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 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 传统节日的古诗 篇 1 1. 除夕——农历十二月三十(公历 2 月 2 日)。除夕人们往往通宵 不眠,叫做“守岁”。除夕这一天,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, 还要贴门神、贴春联、贴年画、挂门笼,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