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饶400:一座城市的记忆与烟火
晨光中的信江畔
清晨6点,上饶400年的信江水泛着碎金般的波光。我站在胜利桥头,看早起的渔民撑着竹筏划过水面,鸬鹚的翅膀拍打出清脆的声响。对岸的奎文塔在薄雾中若隐若现,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塔,就像上饶400年历史的守望者,砖缝里都沁着岁月的包浆。
市井烟火录
穿过解放路的骑楼,卖烧饼的刘叔正把第一炉芝麻饼贴进土灶。他祖父民国时就在这摆摊,铁鏊子传了三代。"上饶400年?我家这炉火至少烧了100年!"他笑着掰开烫手的饼,焦香混着葱油味漫开。隔壁茶摊的紫砂壶咕嘟作响,老人们用赣语争论着三清山的新索道,仿佛时光在这里打了个褶。
铅山古镇的黄昏
乘着晚风去往铅山河口镇,明清商铺的排门板在夕阳下泛着蜜色光泽。青石板路上,扎染布在竹竿上飘成流动的蓝调。突然听见赣剧高腔从老戏台传来,演的是《牡丹亭》选段,水袖翻飞间,仿佛看见汤显祖400年前在此采风的背影。
- 万寿宫雕花门楣上留着光绪年间的商会碑文
- 祝家巷的冬酿酒坊正蒸着新糯米
- 古码头台阶被岁月磨出新月般的凹痕
夜泊三江口
入夜后登上三江口的游船,信江、丰溪、槠溪在此交汇。两岸霓虹倒映成流动的绸缎,远处灵山轮廓如卧佛。导游小徐指着水幕电影说:"这技术是新的,但三江汇流的盛景,上饶人看了400年。"船过浮桥时,有渔火从舷窗掠过,像一尾发光的锦鲤。
"城市是有生命的史书,上饶400页的篇章里,每道砖缝都在呼吸。"——摘自本地作家《信江笔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