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三衢道中寻幽日记

三衢道中寻幽日记

五月三日 梅子初黄时

晨光熹微时,我携一卷诗书踏上三衢古道。恰是梅子黄熟时节,空气中浮动着酸甜交织的果香,恍惚间与八百年前曾几诗中的「梅子黄时日日晴」悄然重合。山径旁的果农正在采摘青梅,竹筐里堆叠着翡翠般的果实,让人不禁想起「煮酒论英雄」的典故。

绿阴深处的清凉世界

循溪而行,但见古木参天,原始次生林的绿荫如曾几所言「绿阴不减来时路」。榉树、苦槠、青冈栎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拱廊,阳光透过叶隙洒下金币似的光斑。石阶上苔痕斑驳,蕨类植物从岩缝中探出蜷曲的嫩芽,每一步都踏在厚实的落叶地毯上,发出窸窣回响。

山蝉的鸣唱忽远忽近,时而如急雨倾泻,时而似箫声呜咽。偶有红嘴蓝鹊从头顶掠过,翅尖划破浓绿时抖落几滴宿雨,正应了「树深时见鹿,溪午不闻钟」的意境。

添得黄鹂四五声

行至山腰亭台小憩,忽闻清丽鸣啭自竹海深处传来。悄悄拨开竹枝窥探,竟见两只黄鹂在毛竹梢头嬉戏,金黄的羽翼在绿涛间忽闪如流动的琥珀。这「添得黄鹂四五声」的生动图景,让我忽然理解古人为何要将「莺簧」比作天籁。

山风拂过千竿修竹,带起龙吟细细的清响。石缝间的山泉叮咚作响,与鸟鸣谱成天然交响。取随身携带的竹筒接取泉水,饮之甘冽清甜,仿佛能洗涤尘世烦忧。

归途所思

夕阳西下时踏上归程,回望层峦叠翠的三衢道中,恍然悟得古人「山水以形媚道」的真谛。这条见证过陆游、杨万里足迹的古道,不仅承载着诗意的记忆,更是一座流动的生态博物馆。每一株古树的年轮里,都镌刻着气候变化的密码;每一声鸟鸣中,都传递着生物多样性的讯息。

暮色渐浓时,山道旁亮起星星点点的萤火。这些自然的小精灵提着灯笼在夜空中写诗,恰为今日的寻幽之旅画上如梦似幻的句点。或许明日梅雨将至,但此刻的晴光与绿意,已永远定格在记忆的胶片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