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七步古诗中的豆萁之思:一篇关于手足之情的日记

七步古诗中的豆萁之思

——记与弟弟的午后长谈

今日重读曹植《七步诗》,"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"的句子突然刺痛了我的心。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仿佛那口煮豆的釜中传来的啜泣。

一、诗中的隐喻

七步古诗用豆与萁比喻骨肉相残,这让我想起上周与弟弟因老家房产产生的争执。当时我咄咄逼人的样子,何尝不是那捆燃烧正旺的豆萁?弟弟沉默离去的背影,恰似釜中翻滚的豆粒。

"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"——这跨越千年的诘问,此刻像面镜子照出我的狭隘

二、老相册里的记忆

午后翻出泛黄的相册,1998年那张在曹植公园的合影格外醒目。弟弟穿着我淘汰的牛仔背带裤,我们并肩站在七步诗碑前,他踮脚偷吃我手里棉花糖的模样犹在眼前。

  • 2003年他为我挡下邻居家恶犬
  • 2010年暴雨夜他送考研资料到图书馆
  • 去年父亲手术时他独自守了三天ICU

三、和解的茶香

傍晚特意泡了弟弟最爱的太平猴魁,茶叶在杯中舒展如初春新芽。当他推开院门时,我忽然读懂七步古诗最后那句"相煎何太急"——原来最痛的从来不是被煎的豆,而是燃尽成灰的萁。

我们坐在石榴树下,茶汤里的月光碎成星星点点。弟弟说起想用老宅开绘本馆的梦想时,眼睛亮得像小时候得到第一本连环画的模样。此刻终于明白,七步古诗警示的不是相争的结果,而是遗忘初心的过程。

四、新的领悟

深夜重抄七步古诗,墨迹在宣纸上缓缓晕开。豆萁本该共同孕育新的生命,就像我和弟弟的血脉里流淌着相同的基因密码。或许真正的亲情,不在于财产如何分割,而在于能否像这首诗般,在七步之内找回最初的自己。

合上日记本前,我在扉页写下:"愿为连理枝,不作相煎萁"。窗外的夜来香突然盛开,清香漫过曹植笔下的那口釜,漫过一千八百年的叹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