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七夕乞巧夜,穿针望月时

七夕乞巧夜,穿针望月时

一、银汉低垂时

戌时三刻,天幕渐染墨色。我推开木窗,见银河如练横贯苍穹,织女星与牵牛星隔岸相望,星光碎如洒落的银针。母亲在院中设下香案,陈瓜果七盘,焚鹊尾香炉,青烟袅袅升起时,她轻吟起杜牧那句「天阶夜色凉如水,卧看牵牛织女星」。

金炉香烬漏声残,剪剪轻风阵阵寒
春色恼人眠不得,月移花影上栏杆

二、彩缕穿针处

母亲取出五色丝线与七孔针,针孔细如秋瞳。表姐妹们都围坐过来,指尖捻着丝线对月穿针。二表姐最先穿过三孔,丝线却绞成胭脂色的乱云。唯见小堂妹凝神静气,月光在她睫毛上凝成霜华,忽然丝线如游蛇逶迤,倏忽已过七孔,赢得满堂喝彩。

我想起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中记载:「七夕,宫中以锦结成楼殿,高百尺,陈以瓜果酒炙,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。嫔妃各以九孔针、五色线,向月穿之,过者为得巧之候。」此刻我们虽无九孔针,却承袭着盛唐女儿们千年的心意。

三、蛛丝卜巧时

子时将至,母亲端来描金漆盒,内盛新捉的喜蛛。我们各自选取一只放入盒中,待明日验看结网疏密。我的那只小蛛通体赤金,在盒角急急织网,月光照见它吐出的银丝,竟似把星河裁下一角藏在盒中。

忽然听得邻家少女们的笑语:「闺中少女懒梳妆,巧云楼上拜新月」。远处巧云楼上果然灯火通明,未嫁的姑娘们正对月焚香,乞求织女赐予巧手慧心。夜风送来她们的祝祷声,与沉香木的氤氲缠绕着升向星河。

四、晨光验巧际

翌日清晨启盒,我的金蛛已织就方圆尺余的网,经纬分明如璇玑图。母亲笑着捻起我昨夜穿的七孔针,针尾还缀着未理清的碧丝线:「唐人谓之『得巧』,今人谓之『守拙』,其实针线活里藏的,都是女儿家的心事。」

忽见案上供着的巧果被夜露浸润,显出深浅不一的纹路,恰似《荆楚岁时记》所载:「七夕妇人结彩缕,穿七孔针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网于瓜上,则以为符应。」原来千载光阴流过,女儿们对「巧」的期盼,始终如初升的月华般皎洁清明。

后记

黄昏整理针线匣时,发现昨夜用的七孔针竟带着淡淡的星辉。想起《西京杂记》称「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」,忽然懂得所谓乞巧,乞的不仅是针黹之巧,更是如何以温柔心意,将琐碎生活织成云锦的智慧。

乞巧古诗的注释和译文原文

“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。”,这两句简明扼要,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月朗照,万籁俱寂,女子们望月乞巧的情景。“穿尽红丝几万条”既写出了乞巧的女子之多,又写出了穿尽万条红丝所带给人们的喜悦和期待,通过作者的描写,使人可以想象七夕之夜乞巧的风俗带给千家万户的欢愉。...

七夕节对月穿针

诗云“代马秋不归,缁纨无复绪。迎寒理衣缝,映月抽纤缕”,这就将单纯的穿针娱乐变为实际的裁衣寄远,于是民俗与社会问题浑融泱洽,天衣无缝。宋代柳永《二郎神》“运巧思,穿针楼上女”。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,是夕,人家妇女结彩楼,穿七孔针……以乞巧。”作者将七夕望月穿针与定情私语...

《七夕乞巧》阅读答案

篇一:《七夕乞巧》阅读答案 题目:阅读下面关于七夕乞巧的文言文,完成后面题目。七夕乞巧,妇人望月穿针,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,次日看之,若网圆正,谓之得巧。——《开元天宝遗事》1、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。(1)妇人望月穿针()(2)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()2、用现代汉语翻译“若网圆正,谓之得巧”。3...

穿针乞巧,中国岁时风俗。每年七月初七举行。七夕之夜,女子手执

穿针乞巧。穿针乞巧。中国岁时风俗。每年七月初七举行。 七夕之夜。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。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“得巧”。展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。 中文名,穿针乞巧。分类,传统民俗。节日,七夕节。地区,中国。相关人物,织女。 习俗简介。农历七月初七的...

纳兰性德《鹊桥仙·七夕》原文译文鉴赏

是夕、人家妇女结缕彩, 穿七孔针,或金银鍮石为针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(蜘蛛)网瓜上,则以符应。”又,《东京华梦录·七夕》云:“至初六、初七日晚,贵家多结彩于庭,谓之乞巧楼,铺阵磨喝乐、花瓜酒炙、笔砚针线。或儿童裁诗,女郎歹呈巧,焚香列拜,谓之乞巧。妇女望月穿针,或以小蜘蛛安...

七夕古诗《乞巧》鉴赏

《乞巧》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。农历七月初七夜晚,俗称“七夕”,又称“女儿节”“少女节”。是传说中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。乞巧,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。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,如果线从针孔穿过,就叫得巧。 “七夕今霄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。”“碧霄”...

补全古诗《乞巧》:七夕今宵看___,牵牛织女___。家家___望秋月,穿尽...

的记忆。第一空填'碧霄',指夜空,易与'今宵'的'宵'混淆;第二空填'渡河桥',注意'渡'是渡过而非'度';第三空填'乞巧',指七夕向织女乞求巧艺的习俗;末空填'红丝',呼应穿针引线的活动。记忆时可联想:首句看星空(碧霄),二句牛郎织女相会(渡河桥),三句家家乞巧(望月),末句穿红线(红丝)。...

家家乞巧望秋月——咏七夕节古诗词赏析(一)

习俗,在汉代已初见端倪。到魏晋南北朝时,乞巧习俗已极为普遍。那时,有⼀种⼀端有七个针孔的特制“七 巧针”,妇⼥们⽤彩线来回穿过它的针孔,谁穿得快就表明谁⼼灵⼿巧,也就是乞到“巧”了。民俗流风所及,七⼣也成为六朝诗⼈咏歌的热点。除了歌唱⽜郎织⼥外,“七⼣穿针”的作品也...

七夕节有关乞巧的诗句

1. “七夕今宵看碧霄,牵牛织女渡河桥”:七夕晚上,望着碧蓝的天空,就好像看见隔着“天河”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。“碧霄”指浩瀚无际的青天。2. “家家乞巧望秋月,穿尽红丝几万条”: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,一边乞巧(对月穿针),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。“乞巧”,旧时风俗,妇女们于农历七月七日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