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一本泛黄的日记本:回忆性散文700字

一本泛黄的日记本:回忆性散文700字

尘封的时光匣子

整理书房时,在榆木书架最深处摸到硬质皮革封面。抽出来竟是高中时期的日记本,棕褐色封皮上烫金的"1987"字样已斑驳脱落,书脊处露出灰白的纤维层,像老人皲裂的皮肤。翻开扉页,蓝黑墨水写的"绝密"二字洇染成墨菊,刹那间听见十六岁自己的心跳如鼓。

青墨迹里的年少心事

1987年9月12日这页贴着干枯的银杏书签。当时用规整的仿宋体写道:"物理竞赛又败给陈同学,母亲晚饭时第三次提起他的保送消息。把调羹咬得太用力,舌尖尝到铁锈味。"后面跟着潦草的英文诗,语法错误百出却气势汹汹。现在才看懂,那些刻意画出的墨团下,藏的是对同桌女生欲说还休的悸动——她总在晚自习后分我半块巧克力。

十月日记本夹着枯黄的梧桐叶,脉络间记载着那个秋雨绵绵的运动会。三千米终点线前摔倒时,听见广播站正在读我的投稿:"青春是跌倒了也要抓把泥土站起来"。后来才知道,是班长偷偷替我续完了后半句。那些看似孤独的成长里,原来一直有双手在暗中搀扶。

时光的对照记

最惊心的是1988年元旦那页。钢笔狠狠划破纸张:"一定要离开这座小城!"彼时觉得窒息的慢节奏生活,如今却成为梦里反复追溯的桃源。当时厌恶的老街青石板路,现在花钱坐高铁回来寻找;曾经发誓要忘记的方言,竟成为他乡偶遇同乡时哽咽的暗号。

翻到最后一页突然笑出声,用修正液涂改的数学公式下面,藏着用针尖刻出来的小字:"其实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"。这个秘密连当年的自己都不敢直视,如今却成为治愈中年焦虑的良药。原来十六岁的我早已懂得,人生不是单行线而是旷野。

闭合的时间环

合上日记时,有干枯的紫云英标本翩然落下。忽然想起这是毕业那天,前排女生转身放进日记本的。她当时说:"给未来作家的素材。"而我到二十年后才明白,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,都是命运精心安排的伏笔。掌心的老茧摩挲着细腻的纸页,终于与少年执笔的手隔时空相握。